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我国大部地区,湖北作为感染重灾区急需医疗援助,根据国家联防联控统筹安排,全国医务人员紧急动员,离别家人,奔赴湖北援鄂抗疫。有离别也有重聚,在这援鄂抗疫大队中,有三个来自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同班同学“相遇”了。她们就是我校2008级护理五班的优秀毕业生神静、王佳、林炎三位校友,在校期间由护理系解修花与学生工作处杨敏担任辅导员老师。
神静,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山东医专就读时,任2008级护理5班班长,实习时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实习队带队队长,实习结束,以优秀的表现留院。她在得知同班三姐妹共同援鄂时说“虽然特殊时期,忙于工作,并未曾谋面,但想到多年未见的姐妹,因为这样的因缘在同一个战线上奋斗,心里也激动万分。毕业八年,我们都已经成长为一名战士,面对疫情,国有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很自豪,曾为医专人,那是我医学之路开始的地方。出山东入北京,再进武汉,依旧记得“大医精诚,自强不息”这一校训。每天认真工作,不断成长,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初学医者,侠之小者,为友为邻,援鄂战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让我们了解一下他们在抗疫前线的故事。
一、神静,女,山东医专2008级护理毕业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士,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2月7日飞临武汉,援助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11西危重症病房。
自到达武汉,至今35天的时间,时间过得很快。想想当时临近下班时间接到消息,来不及跟爸妈告别,动员会,打包行李,三个小时集合队伍。时间紧迫,到了武汉四天才彻底静心跟家人解释。
身处危重病房,这里没有方舱的广场舞,每天有的就是危重患者的喘息声,呼吸机的呼哧声儿,再有的就是防护服的摩擦声响……在这里,不允许太多的感情用事,我们需要及时有条不紊的做每一次穿刺,医护配合分析数据,处理应急事件。可是我们不是冷血,危重病患老年人居多,他们相对更加缺乏安全感,没有办法拥抱,那就握手,没有办法语言表达,那就写字。进了病区,很多时候需要争分夺秒,像我们葛队说的,我欠80,90后一个道歉,没想到你们是这么的坚强而具有韧性。

二、王佳,女,山东医专2008级护理毕业生,阳信县人民医院护士,2020年2月9日奔赴武汉驰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王佳,2011年7月份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就职于阳信县人民医院。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工作之后认真踏实。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普外科工作,熟悉掌握了外科的护理业务,工作扎实;2013年因工作需要调入重症监护室工作,对急危重症的处理工作表现出色;2014年3月在济南省立医院学习呼吸机的使用与调节的相关知识,在监护室工作学习5年,业务能力扎实;通过不断学习,2017年取得青岛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历,后因医院里护理工作需要,于2018年12月进入呼吸内科工作;大疫面前,主动请缨,2020年2月9日奔赴武汉驰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抗疫一线,她用认真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温暖热心的服务态度得到患者的一致赞扬。

三、林炎,女,山东医专2008级护理毕业生,现就职于青大附院,,主管护师,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三批次援鄂医疗队护理三组成员。
作为青大附院的一名应急队员,林炎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在护理患者时,她总是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处理。面对不配合治疗的高龄患者,她更是耐心的安抚患者,给予患者极大的安慰,得到患者的好评。

病毒无情人有情,家国情怀担使命,舍离家人赴前线,共同战疫遇故知。湖北抗疫战地里的山东医专同班姐妹花,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份别样的因缘,为在校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我们称颂。